施罗德基金安昀认为中国市场估值有吸引力,这一观点可能基于以下多方面的考量:
宏观经济层面
稳定增长的潜力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稳定增长的潜力。例如,中国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并取得快速发展。
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推进,消费领域存在着众多的投资机会。即使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国内消费市场的基本盘依然稳固,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营收来源,这也使得相关企业的估值具有吸引力。
宏观政策支持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合理充裕。例如,适时的降准降息操作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提升企业的估值。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持续投入。对于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如高端制造业、绿色环保产业等,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资金和政策优惠,其未来的盈利预期改善,进而反映在估值上表现出吸引力。
行业与企业层面
新兴产业发展
新能源领域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光伏产业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电池制造、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组装,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这些企业虽然在前期有大量的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但未来的盈利增长预期很高,目前的估值相对于其长期增长潜力而言具有吸引力。
数字经济产业
中国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例如,一些互联网巨头在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布局逐渐取得成效。
数字经济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一旦建立起竞争优势,其盈利增长潜力巨大。尽管部分数字经济企业在短期面临一些监管和市场竞争压力,但从长期看,其估值已经反映了较多的风险因素,当前估值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传统产业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方面,中国企业正在向高端制造迈进。例如机械制造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引进高端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传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虽然这些企业可能面临一定的转型成本,但从估值角度看,市场可能尚未充分认识到其转型后的盈利潜力,目前的估值存在低估的可能。
全球市场比较
相对估值优势
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估值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许多发达国家市场的股票估值处于较高水平,而中国市场的估值相对更为合理。
例如,在一些行业如金融、地产等,中国企业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类企业。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这种估值差异提供了潜在的投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配置中国资产来获取更高的性价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