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可以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强化高端制造业发展
聚焦新兴技术领域
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高端制造业的投入。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继续吸引像台积电这样的国际巨头和中芯国际等国内龙头企业扩大投资。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建设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提升上海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地位。
对于生物医药,鼓励企业开展创新药研发。上海已经有张江药谷等产业聚集区,可以进一步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构建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附加值。
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推动汽车制造、机械装备等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汽车产业方面,上海是汽车制造的重要基地,上汽集团等企业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与生产。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将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融入汽车产品中,提高汽车产业的科技含量。
在机械装备制造业,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和生产过程的智能管控。例如,鼓励上海机床厂等企业利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优化机床的生产加工精度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现代服务业品质
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如开发更加灵活的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同时,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支持蚂蚁金服、陆金所等金融科技企业在上海发展,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落户上海。例如,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知名投行扩大在上海的业务范围,开展证券承销、并购重组等高端金融业务。
航运服务业高端化
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功能。在航运金融方面,加大对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业务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专门的航运金融产品,为航运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如航运仲裁、航运咨询等。上海可以借鉴伦敦等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打造国际化的航运仲裁机构,提高在国际航运纠纷解决中的话语权。
科技创新驱动
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进一步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大对大科学设施的投入,如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设施等,提高这些设施的开放共享程度,吸引国内外科研团队前来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在临港新片区建设特色创新平台,例如针对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平台。通过提供一站式的研发、测试、产业化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孵化和产业化推广。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些科研成果可以通过这些机构与企业对接,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快速转化。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有潜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扶持。例如,对于一些处于中试阶段的生物医药项目,专项资金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购买设备、进行临床试验等。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
本土人才培养
加强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校可以调整学科设置,增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学科的专业课程。职业院校则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上海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建立创新人才实训基地,为学生和在职人员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在上海的一些科技园区设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和从业者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人才引进政策优化
制定更加宽松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高端创新人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知名科学家等,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科研启动资金和住房保障等。
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于符合上海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加快办理工作签证、居住证等手续,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上海的创新环境。
城市空间布局调整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功能区协同发展
加强上海各个产业功能区之间的协同合作。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之间可以建立产业联动机制。张江的科研成果可以在外高桥保税区进行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产业化尝试,金桥的先进制造企业可以与张江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
推动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如嘉定新城、松江新城等城市副中心可以承接中心城区的部分产业转移,发展与自身特色相匹配的产业,如嘉定新城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研发等产业,与中心城区的汽车总部经济形成互补。
城市更新与土地高效利用
旧区改造与产业升级融合
在旧区改造过程中,注重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例如,对上海的一些老厂房、老仓库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创意产业园区。像莫干山路50号的M50创意园,就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工作室、创意设计公司等入驻,既保留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又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升级。
提高土地的混合利用效率。在城市的一些区域,允许商业、居住、办公等多种功能混合布局。例如,在一些地铁站周边区域,可以建设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城市的活力。
开放合作拓展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
推动上海的外贸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例如,上海的服装外贸企业可以从单纯的加工制造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转型,通过在国际时尚之都设立品牌展示中心、参加国际时装周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可以依托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和制定,为中国和上海的企业争取更加有利的贸易环境。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在产业协同方面的深度合作。例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上海可以与苏州、无锡等城市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协作。上海侧重于芯片设计、高端制造等环节,苏州和无锡则可以在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发挥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上海到长三角其他城市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交通的便捷化。同时,加强能源互联网和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通过以上这些举措,上海能够在转型升级攻坚战中不断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