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时,以下这些健康提醒确实需要重视:
保暖防寒方面
多穿衣物
遵循“洋葱式穿衣法”,多层穿搭便于根据不同环境增减衣物。内层可选择柔软、透气的排汗内衣,中层穿上保暖性好的毛衣或抓绒衣,外层则是防风防水的外套,如羽绒服或冲锋衣。
尤其要注意保护头部、颈部、手部、脚部等部位。戴上帽子,其保暖效果相当于多穿一件衣服;围上围巾,可减少颈部热量散失;戴上手套,选择材质厚且防风的手套,能有效防止手部冻伤;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避免脚部受寒,因为脚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受寒后容易引起全身不适。
保持室内温暖
检查家中取暖设备,如空调、暖气等是否能正常工作。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安全,定期检查空调的滤网是否清洁,保证其制热效率。使用暖气时,要防止烫伤,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2℃较为适宜。可使用温度计监测室内温度,若温度过低,可适当增加取暖设备或加厚窗帘来保暖;若温度过高,会使室内空气过于干燥,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饮食健康方面
增加热量摄入
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肉类(牛肉、羊肉等)、鱼类、蛋类、豆类等。这些食物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帮助抵御寒冷。例如,牛肉富含蛋白质、铁和锌等营养元素,每100克牛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克左右,能够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如橙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是维生素A的良好来源。
多喝温热饮品
多喝热水、热汤、热粥等。热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快地暖和起来。热汤和热粥不仅能提供热量,还容易消化吸收。例如,羊肉汤是冬季驱寒的佳品,羊肉性温热,与生姜、当归等一起炖汤,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暖身驱寒。
运动锻炼方面
适度运动
寒潮天气下,运动不要过于剧烈,但也不能完全不运动。可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时段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例如,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而导致身体不适。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如活动关节、拉伸肌肉等,运动后也要进行适当的放松,避免肌肉酸痛。
注意运动环境安全
如果选择户外锻炼,要注意路面状况,避免在结冰的路面上运动,防止滑倒摔伤。同时,要注意保暖,穿上适合运动的保暖衣物和鞋子。若在室内运动,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因空气不流通而引发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疾病预防方面
呼吸道疾病预防
寒潮天气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注意室内空气的清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 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定期清洗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气温骤降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要特别注意。
按照医嘱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皮肤疾病预防
寒冷干燥的天气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减少洗澡次数,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一般水温控制在37 40℃为宜。
选择温和、滋润型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强碱性的肥皂。洗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
特殊人群关注方面
老人和儿童
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儿童抵抗力较弱,寒潮期间更要精心照顾。老人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关节部位,可适当增加衣物和使用保暖用品。儿童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关注老人和儿童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对于儿童,要保证足够的奶类摄入;对于老人,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饮食结构。
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在寒潮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在饮食上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寒潮期间可能运动量减少,要适当调整饮食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关节保暖,疼痛加重时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