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我国高校第一所现代化博物馆和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其珍藏的众多文物见证了北大考古百年历程。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佉卢文井阑石刻:东汉末期文物,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证据之一。1924年由北京大学教授马衡在古都洛阳发现并带回北京,它见证了北大早期的考古发现与学术探索。西周中期铜簋:腹微鼓,矮圈足,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的山西省天马—曲村遗址发掘中出土的。该遗址的发掘是北大考古田野工作的重要成果,铜簋也成为北大考古实践与研究的重要实物见证。新石器时代晚期鹰形陶鼎(复制品):原件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1958年于陕西华县考古实习时所获,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复制品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体现了北大考古专业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考古能力,也见证了北大考古专业在田野工作中的重要收获。战国早期朱绘陶华盖圆壶:1957年北大考古队在邯郸田野实习时发掘出土,此次实习是该校考古学生首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安排的独立实习,涵盖田野调查、发掘、室内整理等一整套训练,确立了中国田野考古教学的“北大模式”,该陶壶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花卉纹彩陶罐:1990年至2011年间,北大考古学院在河南省邓州八里岗遗址进行了长达22年共11次的发掘,期间出土了花卉纹彩陶罐。该器物的形制和花纹均为典型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风格,八里岗遗址的出土首次完整揭露了仰韶文化中期聚落,对了解仰韶时代汉水中游地区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起到重要作用,陶罐也成为北大考古长期田野工作与科研成果的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