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的五类资金为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和公募基金。从资金的持续性来看,商业保险资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相对较强。以下是具体分析:商业保险资金:方案明确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持续提升比例和规模,这将为A股每年至少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同时,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这种考核机制促使保险资金更注重长期投资,减少短期波动对投资策略的影响,从而增强了资金的持续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彩票公益金等,来源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截至2024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规模约3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1.2%。社保基金的投资目标是实现长期保值增值,其投资策略较为稳健,注重长期资产配置,2014年至2023年每年财政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规模稳定,使得其能够在资本市场中持续发挥长期投资的作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末为2.3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23.66%。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养老保险缴费,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随着政策的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但相对来说,其投资运作可能更为谨慎,资金的持续性也较强,但在投资规模和灵活性上可能稍逊于商业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截至2024年末,企业年金累计基金规模为3.64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14.27%,参加职工人数为3241.84万人。企(职)业年金基金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和职工的缴费,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其投资运作也注重长期收益,但由于企业年金的参与主体和管理方式相对复杂,在资金的入市节奏和规模上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持续性相对前两类资金稍弱。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凭借低门槛、高流动性、多元化配置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规模增长迅猛。然而,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受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偏好影响较大。部分公募基金可能面临短期业绩考核压力,导致投资策略偏向短期,因此在资金持续性上相对较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