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主动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凸显,超额收益回归成为机构投资者大举增持的核心驱动力。以下从增持现状、驱动因素、市场影响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机构增持主动权益基金的核心数据从2025年基金半年报数据来看,机构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增持呈现规模与范围双升特征:整体增持规模:截至上半年末,机构持有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资产规模较去年末增加541亿元,基金份额增加271亿份,显示出机构对权益市场的配置意愿显著提升。头部基金公司表现:以主动管理能力见长的基金公司成为机构加仓重点。例如广发基金旗下主动股基获机构持仓市值达350.2亿元,较去年末增加47.97亿元,其中广发多因子、广发中小盘精选等3只产品获增持超10亿元,2只产品增持份额超10亿份,在行业内排名前列。个股与板块偏好:从资金流向看,机构更倾向于布局具备产业趋势红利的领域,如AI硬件、风电、创新药等。以鹏华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在上半年减持汽车产业链,增持AI硬件公司,此类调整在市场反弹中贡献了显著收益。 二、机构增持的核心驱动因素机构大举增持主动权益基金,是市场环境、产品收益与资产配置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超额收益回归的吸引:受益于A股结构性行情,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截至9月12日,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15.2%,而八成主动权益类基金跑赢大盘,平均收益率达28.03%,显著的超额收益成为机构加仓的直接诱因。市场估值与政策托底:当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约11.9倍,处于历史估值下沿,优质资产配置价值凸显。同时,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如国资委推动央企增持回购、金融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同时稳定了机构预期。资产配置性价比切换: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固收类产品吸引力下降,而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12%的投资者收益率(蚂蚁基金数据)形成明显“比价优势”,推动部分低风险资金向权益市场转移。 三、对市场与投资者的影响机构增持主动权益基金不仅影响市场资金结构,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投资信号:市场层面:机构资金的流入增强了市场流动性,尤其在科技成长、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资金合力,进一步强化结构性行情。例如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等产品获机构增持超50亿份,带动港股通科技板块反弹。投资者策略启示:蚂蚁基金数据显示,分散配置、长期持有及优选产品的投资者盈利概率更高。普通投资者可关注机构重仓的头部主动权益基金,重点布局具备技术升级(如AI、固态电池)、政策支持(如新型工业化)的赛道,但需警惕题材炒作分化风险。 四、未来展望与潜在风险尽管当前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亮眼,但后续仍需关注多重变量:利好因素:制造业升级(如智能制造、低碳技术)、科技创新(如人形机器人、光伏钙钛矿)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有望为主动权益基金提供新的超额收益来源。此外,海外降息预期若落地,将进一步提升权益资产的吸引力。风险提示:经济需求侧不足、房地产行业出清压力可能拖累市场整体表现;同时,关税政策变动、海外流动性收紧等外部扰动或引发市场波动,需警惕高估值板块的回调风险。总体而言,机构增持主动权益基金是对市场估值与产业趋势的长期认可。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聚焦具备基本面支撑与政策红利的赛道,通过长期配置分享权益市场的超额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