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波罗热核电站作为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其供电问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2025年9月30日晚间,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声明,正积极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接触,致力于尽快促成该核电站恢复场外电力供应。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情况: 事件背景与现状断电起因:9月23日,因输电线路受损,扎波罗热核电站失去外部供电,俄乌双方相互指责是对方的炮击行为导致线路损坏。当前供电情况:自9月23日起,核电站连续多日依靠备用柴油发电机维持运作。目前柴油储备尚可支撑备用发电机运行超过10天,内部各系统、乏燃料池及反应堆的核燃料冷却装置工作正常,工业区及周边辐射水平未出现异常,工作人员也在持续监测设备运行。但这是俄乌冲突以来该核电站失去外部电力供应时间最长的一次,长期依赖备用电源存在诸多隐患。 国际原子能机构呼吁恢复供电的原因核安全风险极高:虽然目前核电站暂无“直接危险”,但应急柴油发电机并非长久之计。该核电站拥有1.8万个核燃料组件,其冷却全依赖电力维系。一旦柴油耗尽或发电机出现故障,冷却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堆芯可能升温,进而引发堆芯熔毁等严重核事故。而且,自2023年卡霍夫卡大坝被毁后,核电站依赖的水库水位持续下降,已逼近水泵无法正常抽水的临界点,即便柴油发电机不停机,冷却水耗尽同样会带来巨大风险,其状况已远超福岛核事故后设定的82小时应急安全上限。地区与全球影响重大:从地区层面看,扎波罗热核电站曾供应乌克兰25%的电力,失去该电站供电后,乌克兰冬季用电高峰前的电力缺口已扩大至30%,基辅不得不重启封存的火电机组。从全球角度而言,一旦发生核事故,放射性尘埃将随气流覆盖欧洲腹地,引发的生态灾难可能持续数十年,还会冲击全球核安全体系,暴露《核安全公约》对冲突地区核设施保护的严重漏洞。 各方态度与应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近期频繁会见俄乌双方领导人和高级官员,讨论核电站核安全和安保情况,积极推动核电站供电重新接入电网。此前,该机构还通过决议要求俄军撤出,但仅获得三分之一成员国支持,难以形成约束力,斡旋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俄罗斯方面:俄方控制着扎波罗热核电站,并多次释放重启机组并入俄电网的信号。对于此次断电,俄方指控是乌军的炮击导致输电线路受损,称乌军的行为是“核恐怖主义行为”,同时宣称电站燃料储备充足、处于可控状态。乌克兰方面:乌方反对“无乌克兰参与的重启计划”,指责是俄方炮击损坏了供电线路,还怀疑莫斯科试图借危机将电站并入俄控电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俄罗斯的行为是在制造欧洲最大核危机,呼吁各国向莫斯科施压。其他国家与组织: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敦促俄罗斯别拿核安全冒险;欧盟贸易专员认为这是欧盟和俄罗斯混合战的一部分,需保持警惕;联合国安理会也召开过紧急会议,讨论如何保障该核设施安全。 恢复供电面临的难点冲突持续难以抢修:由于俄乌双方在核电站周边的交火不断,受损的输电线路无法进行修复,这是恢复供电最直接的障碍。双方分歧与博弈:俄乌双方在核电站的控制权、供电责任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相互推诿责任,且该核电站已成为双方战略博弈的筹码,使得恢复供电的谈判异常艰难。外部势力干预:美乌矿产协议中的能源条款显示西方对乌克兰电力命脉有所觊觎,外部势力的介入让局势更加复杂,也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斡旋增添了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