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线收官,趋势争夺战即将开始
指数分化中,上证月线六连阳与深市双月收阴形成鲜明对比,A股正经历一场关键的趋势争夺战。
10月行情正式收官,A股市场在4000点关口展开激烈争夺。
上证指数在10月一度站上4025点,创下逾10年新高,却得而复失,最终收于3954点。尽管当月沪指上涨1.85%,实现月线六连阳,但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10%和1.56%,年内首次收阴。
市场内部,个股与指数、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分化日益加剧。10月31日,当三大指数集体收绿时,全市场却有超过3700只个股飘红。
这种分化背后,是资金正在高股息与科技成长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一场关乎A股未来走向的趋势争夺战正在上演。
01 指数表现:沪强深弱,分化明显
回顾10月行情,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沪强深弱”格局。
上证指数录得月线六连阳,这是自2014年5月至12月八连阳之后的最长连涨纪录。
从月度涨幅看,沪指上涨1.85%,虽然涨幅不大,但连涨态势本身已经传递出积极信号。
与沪市相比,深市表现明显疲软。深成指月跌1.10%,创业板指跌1.56%,双双结束此前连续五个月的上涨态势。
这种分化在成交额上也有所体现。10月沪深两市累计成交36.4万亿元,虽然受长假因素影响较前月有所回落,但日均成交额仍维持在2.14万亿元的高位。
02 市场格局:指数承压,个股活跃
10月市场的显著特征是指数与个股表现的背离。
10月3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创业板跌幅更超过2%,但市场内部却有3570只个股上涨,仅有1535只下跌。
这种背离现象反映了当前市场资金正从前期热门板块向超跌板块转移。
在指数调整的表象下,市场内部的结构性机会依然活跃。两市涨停个股数量达76家,跌停仅17家,市场风险偏好并未因指数调整而明显降温。
03 板块轮动:周期领涨,TMT回调
10月行业板块表现差异显著,周期板块集体走强,而此前热门的TMT领域则出现回调。
煤炭行业以10.02%的月度涨幅领跑,钢铁、有色金属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5.16%和5.00%。
“冷冬”预期与迎峰度冬备库需求共同推动了煤炭板块的反弹。
与此同时,红利策略再度回归市场视野。上证红利指数10月上涨4.88%,创下去年12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
在周期板块表现强势的同时,TMT行业则出现明显回调。传媒、电子、计算机等行业指数均有不同幅度回落。
市场资金在高股息与科技成长之间摇摆不定,形成了当前快速轮动的市场节奏。
04 资金动向:杠杆加码,融资创新高
尽管市场出现震荡分化,但资金面对A股仍保持乐观。
截至10月30日,A股两融余额报24990.86亿元,融资余额报24811.80亿元。10月29日,两融余额更是突破2.5万亿元,融资余额逼近2.49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从行业流向看,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行业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达243.17亿元、130.16亿元和93.79亿元。
杠杆资金明显青睐科技与周期板块。
北向资金方面,虽然整体流入速度有所放缓,但对部分低估值板块仍保持关注。内外资机构对港股的看法也趋于积极,认为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05 趋势展望:震荡上行,结构为王
展望11月,多家机构认为A股将保持震荡上行态势。
银河证券认为,11月A股市场将在政策驱动与外部环境改善的双重支撑下呈现震荡上行格局。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市场指明了清晰的投资方向,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战略任务将成为投资主线。
技术面来看,市场在4000点附近需要震荡整固。有分析认为,周线级别允许小幅调整,但关键位置不能跌破,否则压力将加大。
从时间周期看,11月中下旬将是关键变盘窗口。有技术派人士提醒,如果市场在调整周期前半段没有下跌,后半段可能会出现补跌。
06 投资策略:均衡配置,把握节奏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采取均衡配置策略以应对波动。
光大证券建议,投资者可关注科技成长及高股息占优的 “哑铃”策略。
自主可控、芯片、高端制造等科技板块值得关注,同时高股息低波动的通信、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也具备配置价值。
行业选择上,东莞证券建议11月超配机械设备、TMT、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
科技制造领域处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业绩有望兑现高增长。AI海外链、消费电子、存储等细分方向仍可坚守。
操作层面,投资者应避免追高,珍惜低位筹码。在市场轮动加快的背景下,频繁切换品种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往往压着相似的韵脚。当前上证指数的月线六连阳,与2014年那轮大牛市启动前的形态有着相似之处。
但这次的不同在于:市场尚未形成一致预期,资金在红利与成长之间的摇摆反而让11-12月的行情多了些悬念。
指数在4000点附近的反复震荡,正是多空双方激烈交锋的体现。随着“十五五”规划政策细则逐步落地,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阶段性缓和,这场趋势争夺战的结果将决定年末A股的收官姿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