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三大领域风险收敛,风险集中暴露高峰期已过
面对复杂经营环境,兴业银行交出三季度成绩单,多项风险指标显示该行正跨越风险高峰期。
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新发生不良资产规模及不良生成率实现“双降”,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三大领域从风险高发转向收敛。
这一判断基于该行有力数据支撑: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减少5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新发生不良,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10.6%。
01 风险收敛:三大领域新发生不良双降
兴业银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释放出明确信号:风险集中暴露高峰期已经过去。
从具体数据看,截至2025年9月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8%,与6月末持平;关注类贷款率为1.67%,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这一稳定表现得益于三大重点领域风险的显著改善。
在房地产领域,兴业银行通过总行行领导挂钩督导与风险防控敏捷小组攻坚等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开发销售、并购重组和优质资产置换。
该行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金额同比下降53%,延续了上半年同比下降45.72%的良好态势。
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兴业银行积极应对国家化债政策,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持续压降平台类风险敞口。
通过专项债置换等措施,该行有效“控新降损”,前三季度没有新发生不良。
信用卡领域,兴业银行推动业务模式从以放贷为主向交易模式转变,前三季度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10.58%。
该行通过升级高端产品体系、加强权益经营、完善用卡场景生态,促进了业务风险的持续下降。
02 风控改革:构建风险管理“四梁八柱”
风险收敛的背后,是兴业银行全面风控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2025年7月,兴业银行正式启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风险管理架构,整合设置专业化管理部门,由风险内嵌机制转变为风险派驻机制。
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表示,此次改革围绕“机制、系统、专业、责任”展开,核心是构建职责清晰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具体而言,兴业银行按照风险管理逻辑重新整合设置了专业化管理部门,实现了授信管理与审查审批分离,增强了风险审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同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类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清晰有序的管理架构。
数字化风控能力的强化是另一大亮点。
通过构建数字化尽调工具,打造企业级尽调平台;加快建设统一的风险监测平台,建立 “监测预警—核实处置—持续追踪”的闭环管理机制。
这些数字化工具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
03 业绩韧性:净利润微增,中收增长
在风险收敛的同时,兴业银行保持了业绩的基本稳定。
三季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12.34亿元,同比下降1.82%,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47个百分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实现净利润630.83亿元,同比增长0.12%,在复杂经营环境下保持了微增态势。
息差收窄是银行业面临的普遍挑战。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72%,较2024年同期下降10个基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降幅在同类股份行中相对较小。
面对息差压力,兴业银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收入。
前三季度,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0.81亿元,同比增长3.79%,增幅较上半年扩大1.20个百分点。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财富销售业务收入增速加快,前三季度财富销售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7.7%;
二是信用卡业务收入降幅收窄;
三是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
04 资产质量:潜在挑战与应对
尽管三大领域风险显著收敛,但兴业银行资产质量仍面临一些潜在挑战。
零售贷款领域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部分客户收入下降影响,资产质量依然承压。
不过,该行管理层表示,整体资产质量保持在同业较优水平。
在制造业领域,第三季度该行新发生不良较前两个季度平均新发生不良金额下降48.6%。
相关风险已在年初摸排范围内,没有超预期变化和扩散性趋势。
为应对潜在风险,兴业银行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
前三季度,该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23.13亿元,同比下降11.30%。
拨备覆盖率保持227.81%的充足水平。
展望全年,赖富荣表示:“我行经过多轮摸排,对资产质量基本做到心中有数,预计全年新发生不良较上年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将保持相对平稳、合理可控。”
05 行业视角:中国银行业风险边际改善
兴业银行的风险收敛态势并非个例,是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边际改善的一个缩影。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为211.97%,较上年末上升0.78个百分点。
以往困扰银行体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灰犀牛”问题,其暴露节奏和规模已得到有效控制,集中爆发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资本市场对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银行风险预期的转变。
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此前曾指出,上市银行平均市净率(PB)从2023年末的0.52升至当前的0.67,部分银行PB已回升至0.9以上。
目前兴业银行静态股息率达4.66%,而PB估值仅为0.62,处于国有和股份行后1/3, “分红高、估值低,修复空间大”。
从宏观层面看,中央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防控金融风险举措,尤其是以往困扰银行体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灰犀牛”问题,其暴露节奏和规模已得到有效控制。
兴业银行“风险峰值已过”的判断,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可能正跨越一个重要周期节点。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具备前瞻性风险管理意识的银行,将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