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应急管理协会赴上林县开展危化企业专项培训,筑牢工伤预防防线
加油站卸油区里,专家手持静电接地装置,向围拢的一线员工详解火灾爆炸风险防控要点,这是上林县工伤预防培训现场的缩影。
10月13日,广西应急管理协会组织资深专家团队奔赴上林县,为当地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定制化工伤预防培训,直面县域危化行业安全管理痛点。
此次培训是上林县2025年度应急管理综合监督检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应急管理协会继2022年与上林县应急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双方深化应急管理合作的又一具体行动。
01 培训背景:精准破解县域危化安全管理难题
上林县的危化行业格局颇具代表性——危化生产企业数量有限,但加油站等经营单位分布广泛,部分企业还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使用环节。
广西应急管理协会负责人分析,这些企业普遍存在油气泄漏、静电引燃等安全风险,工伤预防工作必须聚焦重点场景精准发力。
为此,协会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及上林县2025年度应急管理综合监督检查计划要求,专门组织了本次定制化培训。
02 实施模式: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培训采用“政策解读+案例警示+实操指导”的多元模式,全方位提升参训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
在政策解读环节,协会负责人重点讲解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并详细解读了自治区关于危化行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运行管理”的最新部署。
专家结合危化企业案例解析《工伤保险条例》在特殊作业场景中的适用规则,同时发放《职业病防治指南》与政策解读手册,使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
风险防控环节则直击本地企业痛点,专家们结合加油站卸油、储油、加油全流程,系统梳理了火灾爆炸、油气中毒、设备伤害等核心风险的防控要点。
03 内容亮点:聚焦本地化风险防控
培训内容凸显了对上林县本地危化企业特点的精准把握。
专家们详解了静电接地检测、防爆设备维护、油气回收系统管理等关键措施,这些都是当地企业日常操作中容易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
针对危化品经营企业常见的“三违”行为,专家结合广西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剖析了事故成因,澄清了“轻微泄漏无需上报”等认知误区。
这些贴近实际的内容设计,让参训的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和一线作业人员能够真正将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04 合作历程:从协议签署到落地深化
广西应急管理协会与上林县应急管理局的合作并非首次。
早在2022年5月7日,双方就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建立信息互通、统一调度、合作联动的合作机制。
根据协议,双方承诺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方面深度合作,共享专家资源,合作开展项目申报、课题研究。
当时参加签约仪式的上林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县长廖烈勇表示,此次合作是“提高全县应急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年来的合作成果显著,广西应急管理协会确实发挥了“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对接的“金桥”。
05 成效与展望:从知识获取到隐患整改
上林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培训效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此次培训精准匹配了县域危化监管需求,有效填补了企业安全技能短板。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推动企业将培训成果转化为隐患整改实效。
广西应急管理协会负责人指出,后续将持续聚焦县域高危行业特点,提供“培训+指导”定制服务,助力筑牢基层安全生产防线。
这种持续跟进的做法,有望使培训效果从知识层面延伸到实际操作层面,真正实现工伤预防能力的提升。
上林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推动企业将培训成果转化为隐患整改实效。
从政策宣讲到实操指导,从课堂培训到现场检查,广西应急管理协会正在将工伤预防的种子播撒在基层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协会负责人承诺,后续将持续聚焦县域高危行业特点,提供 “培训+指导” 定制服务,为筑牢基层安全生产防线注入持续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