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五百亿人次,交通投资稳增长
人员与货物流动的加速跑,勾勒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生动图景。
交通运输部10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
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我国人员流动的活跃度,也折射出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营业性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也保持增长势头,共同描绘出中国经济的活力图景。
01 流动数据:人员出行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已达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
这一数据涵盖了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
分运输方式看,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增速更为显著。前三季度,铁路客运量完成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民航客运量完成5.8亿人次,同比增长5.2%。
公路作为人员流动的主力担当,完成流动量462.8亿人次,同比增长2.9%,占整体流动量的绝对比重。水路客运量则完成2亿人次。
02 货运表现:物流畅通助力经济发展
在人员流动活跃的同时,货运量也保持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32.5亿吨,同比增长3.89%。
从三季度单季看,货运量同比增长3.9%,增速较二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呈现加速恢复态势。
分运输方式看,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全面增长。其中,铁路货运量完成39.1亿吨,同比增长2.8%;公路货运量完成319.1亿吨,同比增长4.1%;水路货运量完成74.2亿吨,同比增长3.7%。
民航货运量虽然总量不大,仅740万吨,但同比增长14%,增速最为显著。
03 港口活力:内外贸集装箱增长强劲
港口作为外贸的“晴雨表”,其表现同样令人鼓舞。
前三季度,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同比增长4.6%。
从三季度单季看,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8%,增速较二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更具指标意义的是集装箱吞吐量表现。从结构看,内贸、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2%和8.4%,外贸集装箱增长势头强劲。
在浙江义乌,从事小商品出口业务10多年的浙江华迅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威权深切感受到货运变化:
“以前一票货运到宁波舟山港,光单证就要填五六份,全程得盯十几天。一旦掉链子,船期就赶不上。”
如今,依托“一单制”模式,货物在义乌装箱后即可签发提单,“一箱到底”直运港口装船,既降低物流成本,也大幅提升运输时效。
04 投资支撑: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交通大动脉的畅通,离不开持续稳定的投资支撑。
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保持高位运行。
一大批交通重大工程“拉满弓”,不断刷新进度条。
公路方面,世界最大跨径四主缆悬索桥——燕矶长江大桥进入合龙冲刺阶段,预计11月合龙;全长319.7公里的新疆乌尉高速公路进入收尾阶段,向今年底全线通车冲刺。
水运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完成总投资超八成,预计明年底建成通航;上海小洋山北作业区首个码头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分领域看,铁路完成投资5937亿元,水路完成投资1605亿元,民航完成投资829亿元。公路完成投资1.78万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完成投资9296亿元、4343亿元和2753亿元。
05 政策助力:多式联运提升物流效率
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发力,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印发的《“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
该计划从推进基础设施一体互通、联运组织一体协同、标准规则一体衔接、联运数据一体共享和市場培育一体联动等方面推动铁水联运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综合运输优势,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祝振宇表示:“交通运输部将指导各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企业牵头进一步细化完善‘一港一策’推进方案,建立动态调度和督导机制,抓好落实,到2027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
模式创新驱动海铁联运业务量稳步攀升。前三季度,宁波舟山港开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111条,累计完成海铁联运业务量超150万标准箱。
燕矶长江大桥进入合龙冲刺阶段,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向年底全线通车冲刺,平陆运河已完成总投资超八成——这些遍布中国的重大交通工程,正构筑起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交通建设如同经济的血脉,血脉畅通,经济主体自然生机勃勃。
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的“大动脉”与“微循环”将更加畅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将更加稳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