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饲草料生产竞赛落幕,筑牢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草业匠心,铸就畜牧基石,100余名选手在郑州赛场角逐“饲草料生产能手”称号。
10月31日至11月1日,首届全国饲草料生产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家饲草种植和加工主体、109名选手齐聚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围绕饲草料生产与加工展开激烈角逐。
本次竞赛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与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联合主办,是全国饲草料生产领域的首次国家级技能大赛。赛事设置种植组和加工组两个类别,经过比拼,最终30个团队奖和60个个人奖各归其主。
01 赛事背景:响应国家战略
组织实施饲草料生产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农业农村领域贯彻落实国家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
竞赛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总结提炼基层发展饲草产业的先进技术和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经验。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文在开幕式上指出,饲草料是畜牧业的“生命线”。
近年来,河南以国家实施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开辟了一条 “引草入滩、草当粮种、草企结合、草畜配套” 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02 赛事规模:全国精英齐聚
本次竞赛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饲草料生产精英。据组委会介绍,共有来自28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家饲草生产经营和养殖主体获得了全国比赛参赛资格。
参赛队伍包括重庆瑞丰农业、河北君秾饲料有限公司、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东兴草业有限公司等行业代表性企业。
比赛现场展示了牧草播种机、刈割压扁机、摊晒机等一批先进的饲草种植、收获、加工设备,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观看学习。
03 赛事内容:全方位技能考核
竞赛内容涵盖理论知识考试、场景模拟和饲草料产品评鉴三大环节,全面检验参赛选手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
赛事全程分为实地评审、全国现场比赛两个阶段。
在前期实地评审基础上,决赛阶段选手们需要通过基础知识测试、场景模拟、产品品鉴等重要环节的考核。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田亚东教授表示,学院将竞赛资源转化为《智能畜牧装备》等课程的有机模块,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04 赛事结果:多家企业与选手斩获荣誉
经过激烈角逐,各地代表队均取得优异成绩。
重庆市参赛企业和选手荣获团体奖三等奖、个人奖三等奖各1项。其中,大足区瑞丰农业获得团队三等奖,选手刘余获得个人三等奖。
河南省表现突出,河南合博草业有限公司的韩康康、驻马店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王亚倩分别进入种植组前五名和加工组前五名,斩获个人一等奖。
河北省君乐宝集团河北君秾饲料有限公司代表队斩获团体三等奖,该公司刘晓梅同志荣获个人三等奖。
安徽省选派的两家饲草料加工经营主体取得优异成绩,现代牧业(五河)有限公司获团队二等奖,该公司刘可义和时岩松分别获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
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农垦东兴草业有限公司与现代牧业(双城)有限公司分别斩获团体二等奖和团体三等奖。
05 赛事意义: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竞赛不仅是专业技能的集中检阅,也为饲草生产技能交流和提升搭建了平台。
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副主席姜晓捷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在闭幕式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技能盛会,是一个交流心得、锤炼本领、赛出风采的宝贵平台。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保障优质饲草料供给,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局。
竞赛通过“理论+实操+场景模拟”的比拼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深度融合,激发劳动热情,为我国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赛事落幕,各地代表队已带着竞赛成果和经验返回本地。竞赛闭幕式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期望参赛选手以此次竞赛为新的起点,珍惜荣誉、苦练内功、示范带动,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
赛场上的比拼已经结束,但草业匠心的精神正悄然播撒,将在更广阔的田野上生根发芽,为筑牢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