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大量上市!紧急提醒:这5类人千万别多吃
北京怀柔区的柿林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柿子,一颗颗金黄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头。
寒意渐浓,各种各样的柿子陆续上市。有的金黄、有的鲜红,有的大如海碗,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薄皮里灌满浓郁的糖浆,有的口感脆爽如甜瓜。
柿子被誉为“果中圣品”,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柿子虽好,但对于某些人群来说,却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若不小心食用,甚至可能引发消化系统问题,不得不防。
01 柿子的营养价值
柿子的养生价值颇高。现代研究发现,柿子可以加快人体脂肪代谢,有助于平稳血压、软化血管,降低人体动脉硬化风险。
柿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有助于预防牙龈出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
成熟的柿子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
柿子还具有缓解秋冬不适的功效。柿子中含有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消炎镇痛、止咳平喘的作用。
柿霜有较好的清上焦热功效,如果有心烦、喉咙痛、干咳等症状,可以选择吃有柿霜的柿饼。柿蒂泡水喝,可以缓解秋季气候干燥引发的咳嗽。
02 五类人群需谨慎
糖尿病患者
柿子富含葡萄糖、果糖等简单糖类(单糖),这些单糖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柿子。
脾胃虚寒者
柿子性寒,平时舌苔白厚、食欲下降、易消化不良、受凉后易胃疼(热敷后可好转)的脾胃虚寒人群不宜食用鲜柿子,以免加重症状。
处于外感风寒初期的人群
外感风寒时需要发散,如果吃收涩的食物,会加重外感症状。
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患者
这些患者本身胃酸过多,胃酸会跟柿子里面的一些成分结合,因此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患者尽量不要吃柿子。
服用铁剂人群
单纯缺铁性贫血且正在吃铁剂的人群最好不要吃柿子,柿子里面的鞣酸可能会和铁剂结合起来,形成人体可能吸收不了的成分。
03 “胃柿石”的形成与风险
为何吃柿子会形成“柿石”?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较大且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
这些沉淀物再与其他食物残渣凝结成块,越积越大就会形成“柿石”。
柿石在胃内不断摩擦,可能使人出现腹胀、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柿石进入肠道又无法顺利排出,则可能导致肠梗阻,严重者会引发肠坏死,甚至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除柿子外,山楂、黑枣等也富含鞣酸的食物,在特定条件下同样可能形成结石,需引起高度警惕,一次不要过多食用。
04 这些搭配要避免
螃蟹、章鱼等海鲜:螃蟹、章鱼等海鲜富含蛋白质,与柿子中的鞣酸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沉淀物,影响消化吸收,并可能导致腹胀、腹痛。
海带:海带富含钙离子,可与柿子中的鞣酸结合,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胃肠道不适。
高淀粉食物(如红薯、白薯):红薯等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需要较长时间消化。柿子中的鞣酸与红薯中的成分在胃酸环境下可能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增加胃肠负担。
酒类: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柿子中的鞣酸和果胶与胃酸结合会形成黏稠物质,容易与纤维素绞结成团,增加肠道梗阻风险。
05 健康吃柿子的五个要点
不空腹食用: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与胃酸反应易形成硬块,增加形成胃柿石的风险。
不吃柿子皮: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即使经过脱涩处理,也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连皮一起吃会增加形成胃柿石的风险。
不过量食用:柿子美味,但需节制,每日食用1-2个即可。对于贫血患者,更应注意适量,因为鞣酸可能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
选成熟果子:完全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会显著降低。选购时可通过色泽、手感判断,口感涩味重的柿子说明鞣酸含量较高,不宜食用。
注意食用后清洁: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容易残留在牙齿上或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可能会侵蚀牙齿,形成龋齿。因此吃柿子后应及时漱口。
柿子要挑选完全成熟的,鞣酸含量会显著降低。可以通过水果混放法帮助柿子成熟,比如将涩柿子与熟透的香蕉或者苹果一同常温密封存放3-5天。
柿子的美味固然诱人,但健康食用才能真正享受这份秋日馈赠。在品尝前,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才能让柿子成为秋季饮食中的健康之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