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7%,连续八月持平显经济韧性
疫情三年后,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轨道上蹒跚前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7%,与上月持平。这一指数已连续8个月运行在49%-50%的狭窄区间内,表明全球经济延续缓慢恢复态势。
今年1-10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6%,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疫情前的繁荣水平至今未能完全恢复,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漫长。
01 全球制造业:复苏缓慢但保持稳定
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7%,与9月份持平。
这一指数连续8个月徘徊在49%-50%的区间,描绘出全球制造业复苏缓慢但保持稳定的图景。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今年前10个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6%,虽然略高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比7月的预测值上调了0.2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仍低于疫情前3.7%的平均增长水平,印证了全球制造业目前的复苏状态。
02 区域分化:亚洲非洲扩张,欧美收缩
全球制造业复苏态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点。
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虽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但已连续6个月站在50%的荣枯线以上。
非洲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
相比之下,欧洲制造业PMI为49.6%,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美洲制造业PMI为48.8%,较上月微幅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低于50%,显示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相对较弱。
03 亚洲引擎:支撑全球经济增长
在全球制造业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亚洲地区表现尤为亮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预计,2025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为4.5%,比4月预测值提高了0.6个百分点。
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约60%,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从主要国家看,印度制造业PMI升至59%以上的高位。
东盟国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均在50%以上。
中国制造业PMI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等三大重点行业PMI仍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
04 欧美困境:复苏势头依然脆弱
欧洲制造业虽然恢复力度较上月有所上升,但整体表现仍然疲软。
主要经济体中,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PMI虽较上月均有小幅上升,但指数全部在50%以下。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仅实现0.2%的增长,虽略高于市场预期,但仍属低速恢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2%。
美洲地区制造业持续弱势,特别是美国制造业PMI为48.7%,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走势,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等主要分项指标均不理想。
05 挑战与希望:全球经济面临双重力量拉扯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面临多重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存在,对全球经济的扰动不可避免。
美国制造业调查显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关税的变化对企业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上更加注重精细化和协同化。
欧洲央行基于经济增长和通胀数据,继续维持现有关键利率水平不变。
美联储在今年第二次降息,但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仍保持谨慎。
在挑战面前,全球化发展进程依然不可阻挡,寻求更加广泛和更具深度的经济合作仍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诉求。
IMF最新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2%,但同时承认这一数字仍低于疫情前3.7%的平均水平。
亚洲制造业PMI连续六个月站在50%荣枯线以上,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约60%。
而与此同时,欧洲和美洲的工厂活动仍在收缩区间挣扎。
全球经济就像一艘吃水较深的巨轮,虽已驶离风暴区,却依然在波涛中缓慢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