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南部战区海上“投喂”,大理舰与青海湖舰南海协同补给
海浪翻滚,两艘战舰在湛蓝的南海海域破浪前行,一艘巨型补给舰正以“海上投喂”的方式,为航行中的大理舰注入持续战斗力。
近日,南部战区海军大理舰与青海湖舰奔赴南海某海域,开展了一场实战化的海上综合补给训练。在茫茫大海上,两艘军舰保持同速航行,巨大的补给装置横跨舰船之间,各类物资通过钢索稳定传输,展现了中国海军在远海条件下的体系作战能力。
01 海上综合补给:远海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在广袤的南海海域,南部战区海军组织了一场实战化的海上综合补给训练。
此次训练的主角是导弹驱逐舰大理舰和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两舰协同奔赴南海某海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锤炼部队远海保障能力。
海上综合补给被称为舰队远海作战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海军在远离岸基支持条件下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种训练要求舰艇在动态的海况下保持精确的航速和距离,同时完成燃料、弹药、食品和物资的传输,是衡量一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
大理舰与青海湖舰的此次合作,正是南部战区海军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中国海军正在不断磨练其远海实力,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02 舰艇编队:训练背后的战斗力解析
参与此次训练的大理舰,是南部战区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之一,具有较强的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能力。
作为编队中的作战平台,大理舰需要在前沿部署状态下保持持续战备状态,而海上补给则是维持这种战备状态的关键。
青海湖舰作为综合补给舰,是中国海军远海保障体系的核心力量。
它能够在航行状态下同时为多艘舰艇提供燃油、淡水和食品等物资补给,显著延长舰艇编队的海上自持力。
在本次训练中,两舰间的默契配合展现了南部战区海军在高难度航行补给技术上的娴熟掌握。
这种被称为 “海上投喂” 的补给方式,对舰艇操纵精度和补给技术协调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复杂的海况下,两舰必须保持固定距离和航速,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碰撞或补给失败,风险与难度并存。
03 训练价值:锻造远海体系作战能力
此次海上综合补给训练,聚焦锤炼远海条件下部队的体系作战能力。
南海海域海况复杂,水文气象条件多变,在这里开展训练更加贴近实战,能够有效检验舰艇编队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战斗力。
训练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官兵们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从航向保持、距离控制,到补给装置的对接和物资传输,都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精准操作。
这种高难度的训练,不仅提升了单舰的作战能力,更增强了舰艇编队之间的协同效能。
远海保障能力是现代海军走向深蓝的基石。通过大理舰与青海湖舰的此次合作,南部战区海军进一步验证了在远离岸基支援条件下,持续执行任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上交通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天之间,南部战区的官兵们通过一次次这样的训练,将远海保障能力转化为肌肉记忆,将体系作战理念深植于心。
每一次成功的“海上投喂”,都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实脚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