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两栖登陆舰存在一定比例状况不良的情况,这主要有以下多方面原因:
 
 舰龄与维护成本因素
 舰龄老化
 许多美国两栖登陆舰服役时间较长,例如“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首舰于1985年开始服役。随着时间的推移,舰艇的各种设备、系统老化问题日益严重。金属结构会出现腐蚀,像舰艇的船体、甲板等部位长期受到海水侵蚀、海洋气候的影响,容易出现锈斑、结构强度下降等问题。
 一些老旧的两栖登陆舰上的机械系统,如发动机、传动装置等,在多年高强度使用后,零部件磨损严重。例如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可能出现裂纹、磨损,降低了发动机的效率和可靠性,而且维修更换这些零部件的成本高昂且耗时。
 维护资金短缺
 在美军的预算分配中,两栖登陆舰的维护资金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挤压。一方面,美国军方近年来将更多的预算倾向于新型战略武器的研发,如高超音速武器、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等项目。这使得用于两栖登陆舰维护的资金相对减少。
 两栖登陆舰的维护是一个复杂且昂贵的工程。例如对舰艇的电子设备进行现代化升级,包括雷达、通信系统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资金不足,一些维护计划无法按时、按质完成,导致舰艇的整体状况不断恶化。
 
 任务强度与损耗
 频繁部署
 美国两栖登陆舰承担着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任务。在中东地区,它们经常参与对伊拉克、阿富汗等国的军事行动中的人员和物资运输任务;在亚太地区,为了推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当前的“印太战略”,两栖登陆舰频繁进行前沿部署、演习等活动。
 这种高强度的部署导致舰艇设备的过度使用。例如舰艇的登陆艇收放系统,频繁地进行登陆艇的吊装、投放作业,容易造成机械部件的疲劳损伤;舰艇的飞行甲板在频繁起降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时,甲板的防滑涂层、拦阻装置等会加速磨损。
 作战环境影响
 在实际作战和部署环境中,两栖登陆舰面临各种复杂的威胁和恶劣条件。在近岸作战时,可能遭遇浅滩、礁石等地理因素的威胁,舰艇底部容易被刮擦、撞击,造成船体损伤。
 而且在现代战争环境下,两栖登陆舰还面临着来自敌方的电子战干扰、反舰导弹等威胁。为了应对这些威胁,舰艇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警戒状态,各种电子设备和防空系统处于高负荷运行,这也加速了设备的损耗。
 
 技术更新与兼容性挑战
 技术更新滞后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两栖作战的理念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例如,现代两栖作战更加注重信息一体化、快速突击能力等。然而,美国一些老旧两栖登陆舰的技术更新相对滞后。
 其通信系统可能还停留在相对陈旧的标准,无法与新型的作战指挥系统实现高效、快速的数据交互;舰艇的导航系统在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方面也可能无法满足现代作战的需求,影响了两栖登陆舰在复杂作战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系统兼容性问题
 在对两栖登陆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时,往往面临新老系统的兼容性挑战。例如在安装新型的防空反导系统时,新系统与舰艇原有的电力供应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这需要对舰艇的相关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调试,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故障点,进一步影响舰艇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