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离职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被判担责的相关情况: 典型案例南京旭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诉刘某亮竞业限制纠纷案:刘某亮原系南京旭某餐饮公司冷菜厨师,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协议。刘某亮离职后入职其他餐饮公司。但法院认为刘某亮仅是普通冷菜厨师,不足以证明其接触用人单位保密信息,公司也未证明其获取菜品制作技术秘密,协议无效,未支持公司要求刘某亮担责的诉求。A公司诉马某劳动争议纠纷案:马某入职A公司担任培训机构“校长”,负责招生销售等重点业务,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含竞业限制条款。A公司支付了7个月竞业限制补偿金。马某被发现出现在与A公司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高度重合的B公司,法院认定马某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判决其返还补偿金并支付违约金。东莞某有限公司诉黄某竞业限制纠纷案:黄某与东莞某有限公司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到竞争单位就职等。公司支付了竞业限制补偿金,后发现黄某利用关联公司代缴社保、出具虚假工作证明,实际入职竞争公司诺某公司,法院判决黄某支付违约金、退还补偿金、支付律师费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某半导体公司诉刘某竞业限制纠纷案:刘某在某半导体公司担任芯片厂模组部副理,掌握核心技术信息,签订相关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离职后刘某进入经营范围重合的另一家半导体公司担任资深行业分析师,法院判决刘某支付高额违约金并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责任承担方式支付违约金:如上述案例中,马某、黄某、刘某等都被判决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根据协议约定或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酌定,旨在惩罚违约行为并补偿用人单位损失。返还竞业限制补偿金:违约员工需返还已收取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如马某、黄某、刘某等案例,以恢复到协议未履行的状态。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如黄某被判决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至竞业限制期届满,以防止员工继续在竞争单位工作对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害。此外,如果因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用人单位还可要求员工赔偿损失。如用人单位能证明员工违约行为导致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商业秘密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员工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