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边缘的那所乡村小学里,足球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更像是一双双隐形的翅膀,载着他们飞向更远的世界。操场是用水泥砌成的,坑洼处被孩子们用黄土填平,球门是两根锈迹斑斑的铁管焊成的,可只要足球一滚起来,这里就成了最热闹的天地。下课铃刚响,二十多个孩子抱着磨掉皮的足球冲向操场,球鞋踩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惊飞了墙头的麻雀。六年级的小虎总爱穿着姐姐改小的红色球衣,尽管袖口磨破了边,他还是会在每次射门后扬起下巴——那是他在电视里看C罗庆祝的样子。王老师是这里的体育老师,也是足球队的教练。五年前他从县城调来,带着攒了半年工资买的十个足球,没想到竟在这山沟里种出了热爱。他记得第一次训练时,孩子们连鞋带都系不明白,有人把球踢到了猪圈里,一群人追着猪抢球,笑得直不起腰。现在不一样了,五年级的丫丫能精准地把球传到三十米外的队友脚下,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跑起来像一阵风,球鞋上的泥点见证着她每天放学后加练的时光。足球让孩子们的世界变大了。去年秋天,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去县城参加比赛。坐在颠簸的中巴车上,孩子们把足球抱在怀里,像抱着稀世珍宝。虽然最终只拿到了第三名,但当裁判吹响终场哨时,所有人都哭了——不是因为输球,而是因为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脚能踢出这样的力量。回来后,教室后墙多了一张奖状,旁边贴着孩子们在县城拍的合影,照片里的他们穿着统一的球衣,脸上沾着汗水,眼睛亮得像星星。更重要的是,足球教会了他们什么是坚持。冬天的清晨,天还没亮,操场上就有奔跑的身影。手冻得通红,就往袖子里缩一缩;脚磨起了泡,贴上创可贴继续练。有次暴雨冲垮了操场边的挡土墙,孩子们自发带着铁锹来修,每个人脸上都沾着泥,却一边干活一边喊着“加油”。王老师站在旁边看着,忽然明白,这些在泥土里滚爬的孩子,和足球一样,有着最坚韧的弹性。如今,这所乡村小学的足球队已经小有名气,常有城里的学校来交流。可对孩子们来说,足球的意义远不止比赛。放学后,他们会把足球传给蹲在门口的老爷爷,看着老人用布满皱纹的脚笨拙地颠两下,然后哄堂大笑;周末帮家里放羊时,他们会把足球踢向山坡,再追着羊群一起跑。足球就像一条线,串起了他们的童年,也串起了对未来的向往。夕阳西下时,操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小虎一脚把球踢向天空,足球在晚霞里划出一道弧线,然后稳稳落在丫丫脚下。她抬头望向远处连绵的群山,忽然觉得,只要脚下有足球,他们就能像这颗球一样,越过山岗,飞向更远的地方。因为在这里,足球从来不是简单的玩具,而是一双双带着泥土芬芳的翅膀,正托着孩子们的梦想,慢慢起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