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大福投资驰援ST景谷:无偿赠算力公司背后的保壳逻辑与隐忧2025年9月23日,ST景谷(SH600265)公告披露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拟将旗下算力公司上海博达数智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无偿赠与上市公司,同时提供6000万元无抵押借款,这已是周大福投资年内第三次出手驰援。这场看似"无偿"的资产注入,实则是围绕ST景谷"保壳"需求展开的系统性资本运作,既包含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也隐含对未来业务转型的布局。# 一、驰援背景:ST景谷的三重危机周大福投资的连续动作,直接指向ST景谷亟待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历史遗留债务危机:作为曾经贡献八至九成营收的核心资产,唐县汇银木业因民间借贷纠纷陷入困境,9个银行账户被冻结,两条生产线全部停产。ST景谷累计涉诉26项,涉案金额1.46亿元,占净资产比例高达153.31%。周大福投资不仅以1.33亿元接手汇银木业51%股权,还承诺对该资产交割前后产生的所有损失兜底,彻底隔离风险源。当前流动性枯竭:ST景谷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287.2万元,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向周大福投资借款1.5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达166.06%。此次新增的6000万元无抵押借款,本质是为维持上市公司基本运营的"输血"式救助。退市风险逼近:剥离汇银木业后,ST景谷仅剩不足6000万元的年营收规模,远低于"营收3亿元"的退市红线。若不能快速补充经营性资产,公司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指标,这成为周大福投资注入算力资产的直接动因。# 二、标的资产:算力公司的现实价值与局限本次无偿注入的博达数科成立于2025年4月28日,注册资本3亿元(尚未实缴完毕),核心资产为135台智算服务器(134台正常运行),托管于宁夏数据中心。从财务数据看,该公司7月单月营收640.61万元,净利润220.07万元,按现有框架协议测算月均营收约600万元,全年营收规模预计7200万元左右,虽能部分弥补汇银木业剥离后的营收缺口,但距离3亿元退市红线仍有较大差距。标的资产存在明显局限:其一,客户结构极度单一,目前仅与1家客户签订5年期服务协议,一旦合作终止将直接影响营收稳定性;其二,算力业务需持续资金投入,而ST景谷既缺乏流动资金,又无相关技术团队储备;其三,资产评估显示其净资产1.97亿元,但注册资本未实缴可能导致后续资本补充压力。# 三、资本逻辑:周大福的"保壳"算盘作为累计投入23.25亿元(持股55%)的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的救援行动具有清晰的利益导向:止损优先:若ST景谷退市,周大福投资持有的股权价值将大幅缩水。以9月24日市值计算,其持股市值已缩水至18.16亿元,较初始投资亏损约5亿元。通过注入盈利资产和兜底不良资产,短期内可避免退市风险,为后续资本运作争取时间。资产置换战略:本次操作实质是"不良资产置出+优质资产置入"的经典重组模式。剥离汇银木业后,ST景谷轻装上阵,而算力资产的注入为公司搭建"算力+林业"双主业架构,有望借助数字经济风口提升估值水平。成本控制考量:无偿赠与方式可避免ST景谷支付收购对价,同时通过保留49%股权,周大福投资仍能分享算力业务成长收益。6000万元借款按3%年利率计算,每年仅产生180万元利息,财务成本可控。# 四、市场反应与未来挑战公告发布后,ST景谷股价次日涨停报25.43元,但资本市场对此次资产注入的长期效果仍存疑虑:短期利好有限:ST景谷明确表示,受会计准则限制,博达数科今年产生的收入可能无法计入当期财报,难以快速改善业绩指标。持续经营压力:算力业务竞争激烈,博达数科的设备规模和客户基础难以形成竞争优势。ST景谷若要扩大算力业务,需解决资金、技术、人才三大瓶颈,这对其当前经营状况而言颇具挑战。监管合规风险:无偿赠与资产可能涉及关联交易合规性审查,监管机构或关注交易定价公允性及是否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这场资本救援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博达数科能否实现营收快速增长,以及ST景谷能否在算力业务与传统林业之间找到协同点。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清醒认识到算力资产注入更多是应急性保壳措施,而非根本性转型,后续需密切关注标的资产经营数据、资金使用效率及退市风险化解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