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美育之光点亮青春: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全新升级之路2025年9月29日,江苏大剧院内,舞剧《红楼梦》的唯美演绎落下帷幕,1500名在宁高校师生的掌声经久不息。这场"爆款"剧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艺术体验,更标志着全新升级的2025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正式启航。历经十余年深耕,这项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美育工程,正以更丰富的形态、更精准的供给,让艺术之光照亮千万学子的青春之路。## 十年深耕:美育工程的坚实根基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十余年的持续积淀与探索。自2011年启动以来,这项公益活动始终以"免费提供优秀剧目演出"为核心,为省内大中小学搭建起接触高雅艺术的桥梁。截至2025年,省财政已累计投入1.57亿元,支持开展进校园活动1745场次,惠及师生数百万人次。2018年,江苏省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品牌的诞生,为传统艺术传承注入新活力。2025年,这一成熟品牌正式整合纳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体系,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十余年来,从昆曲《世说新语》到话剧《雨花台》,从交响音乐会到儿童剧《草房子》,多样的艺术形式逐渐培养起学子的审美自觉,为此次全面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实践经验。## 三维升级:重构校园艺术供给生态2025年的全新升级,在组织形式、内容载体、实施方式上实现了系统性突破,构建起更具活力的校园艺术供给生态。 组织形式:从"单点输送"到"全域联动"此次升级打破了以往相对分散的活动格局,形成"省级引领+市县联动"的立体化组织模式。省级层面以86所部省属高校为核心覆盖主体,同时选取示范性中小学进行点状辐射,实现13个设区市全域覆盖。这种布局既保证了优质资源的集中投放,又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市县部门开展特色活动,让美育养分渗透到校园肌理。启动仪式当天的场景生动诠释了这一升级:主会场江苏大剧院的《红楼梦》演出与南通的民乐专场、盐城的淮海戏演出、宿迁的儿童剧展演等6场活动同步开展,形成"一核多点"的艺术传播矩阵,让不同地域的学子同时共享艺术盛宴。 内容载体:从"舞台单一"到"多元融合"内容创新是此次升级的核心亮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将电影艺术纳入高雅艺术进校园范畴,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实践。省电影集团精心遴选100部经典影片组建展映片库,配合"映前导赏+影片放映+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光影艺术发挥独特育人价值。在南京理工大学首场电影展映中,上海戏剧学院石川教授的美学解读与记者陶宏的原型故事分享,让《南京照相馆》的观影体验超越了娱乐本身,实现了历史认知与审美素养的双重提升。舞台艺术供给同样实现质的飞跃。组委会通过"公开征集+专家审核"的方式,从省级以上获奖作品中精选出80部优质剧目,涵盖传统戏曲、话剧、舞剧、交响乐等多个门类。其中既包括省昆剧院《诗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