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启动春节网络环境整治聚焦六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六大问题的具体内容
“网络暴力”问题
一些网络平台上存在着对他人进行辱骂、恶意诋毁、人肉搜索等暴力行为。例如,在某些热点事件中,当事人可能会因为一些未经证实的传闻而遭受大量网民的攻击,这种攻击不仅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以及社交关系等。
“散播谣言”问题
春节期间往往是各类信息传播的高峰期,一些不实信息容易滋生并快速传播。比如关于春节期间交通管制、物资供应等方面的谣言可能会造成民众不必要的恐慌。还有一些谣言涉及到社会安全、疫情防控(如果当时处于疫情防控期间)等重大问题,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决策部署。
“挑起极端对立”问题
这包括在不同群体(如地域群体、年龄群体、性别群体等)之间制造矛盾。例如通过刻意放大个别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或者经济差异,煽动地域歧视情绪;或者在不同性别话题上制造对立观点,破坏社会和谐氛围,影响社会的团结稳定。
“炮制有害信息”问题
有害信息涵盖反动、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这些信息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毒害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例如一些网站可能会出现宣扬恐怖主义思想的隐晦内容,或者传播色情低俗的图片、视频等,对网络生态造成极大污染。
“恶意营销”问题
表现为一些商家或个人为了获取利益,采用欺诈、虚假宣传等手段。在春节消费旺季,可能会有商家虚假宣传商品优惠信息,或者编造虚假的用户评价来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还有一些网红为了流量进行恶意炒作,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网络营销环境。
“炫富拜金”问题
一些网络用户故意展示奢华的生活方式,宣扬拜金主义价值观。在春节期间,这种现象可能更为凸显,比如在社交平台上炫耀高额的春节礼品、奢侈的节日旅行等,容易引导不良的社会风气,尤其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误导。
整治行动的意义
营造健康网络氛围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人们在这个时期更多地使用网络进行社交、娱乐和获取信息。整治网络环境可以让广大网民在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中享受节日,分享快乐,传递正能量。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打击上述六大类不良网络现象,可以减少网络矛盾冲突的引发源,避免网络上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蔓延到现实社会,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欢度春节。
保护网民权益
针对网络暴力、恶意营销等问题的整治,能够保护网民免受网络伤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网民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感得到提升。
引导正确价值观
减少炫富拜金等不良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期间,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节日文化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