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来看,4月经济顶住外部冲击和内部压力,延续向新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呈现以下特点: 一、工业生产韧性凸显,新动能引领增长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3月加快,创去年以来月度次高。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增加值分别增长9.8%和10.0%,显著高于整体工业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8.9%,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27.8%,成为工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这得益于"两新"政策(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设备更新政策的持续发力,1-4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4.5%。不过,制造业PMI回落至49.0%,主要受高基数效应和外部关税冲击影响,但高技术制造业PMI仍保持在51.5%的扩张区间,显示新质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强劲。 二、消费市场温和复苏,政策刺激效应显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24%,其中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明显:家用电器、家具、通讯器材等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8.8%、26.9%和19.9%。基本生活类商品表现稳健,粮油食品类增长14.0%,体育娱乐用品类激增23.3%,反映消费升级趋势。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达24.3%,线上消费持续渗透。值得注意的是,餐饮收入增长5.2%,与商品零售增速持平,显示服务消费逐步回暖。 三、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基建制造业支撑明显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8.8%,成为主要拉动力。高技术产业投资亮点纷呈: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40.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8.9%,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23.9%。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2.8%和3.2%,显示房地产行业仍处深度调整期。民间投资增速仅0.2%,但扣除房地产后增长5.8%,表明非地产领域民间信心有所恢复。 四、外贸展现强大韧性,新兴市场贡献突出4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增长9.3%,进口增长0.8%,贸易顺差扩大至6900亿元。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9%,快于整体增速,占外贸总值比重提升至38.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8%,占比达56.9%,成为稳外贸的主力军。尽管美国加征关税对部分行业造成压力,但高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韧性,集成电路、电动汽车等品类出口额逆势增长。 五、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结构性矛盾仍存城镇调查失业率5.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青年失业率仍处高位(未单独公布)。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跌拖累(汽油价格下降10.4%),但核心CPI同比上涨0.5%,显示内需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反映工业品需求不足,但黑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价格降幅收窄,显示基建投资对上游行业的托底作用。 六、政策协同发力,未来重点明确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内需,加快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培育新动能,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三是稳定外贸外资,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值得关注的是,5月政治局会议已部署增量政策储备,预计后续在基建投资、消费补贴等领域将有更多举措落地。总体而言,4月经济在多重挑战下展现出较强韧性,但外部经贸环境恶化、房地产调整深化等风险仍需警惕。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二季度经济有望延续恢复态势,但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仍需在扩内需、稳外贸、促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