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港股IPO市场迎来久违的百亿项目密集期,截至9月26日,年内已有五起募资超百亿港元的大型IPO落地,其中奇瑞汽车以91.45亿港元募资额成为年内规模最大车企IPO,这一现象不仅重塑了港股市场格局,更折射出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深层变革。 一、五起百亿IPO核心信息2025年港股百亿IPO阵营呈现“产业龙头主导”特征,五家企业均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者,合计募资超900亿港元,占港股全年IPO募资额的七成左右。具体来看:1. 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募资额位居榜首,是今年前三季度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新股。其承销团队创新性引入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等23家战略投资者,构建起产业链协同生态,开创了“募资+资源”的双轮服务模式。2. 紫金黄金国际:募资250亿港元,作为矿产资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上市进一步巩固了港股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融资地位。3. 恒瑞医药:募资114亿港元,作为医药行业的标杆企业,其上市凸显了港股对创新药企的资本吸引力。4. 三花智控:募资107亿港元,专注于汽车热管理领域,其上市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的融资热度。5. 海天味业:募资106亿港元,作为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其上市拓展了港股消费板块的优质资产版图。 二、规模最大车企IPO:奇瑞汽车的资本突围9月25日,奇瑞汽车(股票代码:9973.HK)正式登陆港交所,以91.45亿港元募资额成为2022年以来A 股与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汽车行业IPO,其上市过程呈现多个亮点:1. 市场热度空前: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达308倍,国际配售超额认购11.61倍,最终以30.75港元的招股价上限定价。上市首日开盘价34.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1.22%,盘中最高价达34.98港元,涨幅13.75%,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2. 产业硬实力支撑:奇瑞的上市底气源于强劲的市场表现,2024年全球销量突破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技术层面,其拥有超1.44万名研发人员,累计专利逾1.39万项,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超265%,形成了多品牌协同发展矩阵。3. 募资用途明确:根据招股书披露,募资净额将主要用于五大领域,35%投入新车型研发,25%用于下一代汽车技术攻关,20%拓展海外市场,10%升级芜湖生产设施,剩余10%作为营运资金。 三、背后的市场变革与投行格局重构本轮百亿IPO潮不仅是资本的狂欢,更引发了港股市场生态与投行竞争逻辑的深层变革:1. A+H 模式成主流:年内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公司,已有11家A 股公司实现两地上市,另有51家正在筹备赴港上市,三一重工、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均在冲刺名单中。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如浙江沪杭甬拟通过换股吸并实现A+H上市,为市场提供了多元化资本运作样本。2. 中资券商崛起:以往大型制造业IPO依赖外资投行的格局被打破,奇瑞上市的承销团队以中资券商为主导,凭借本土化服务与产业资源整合优势推动项目上限定价。2025年上半年,中资券商在港股百亿IPO中的承销份额占比提升至62%,较去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3. 投行角色转型:随着市场化基金与上市公司成为基石投资主力,投行从单纯承销通道转向“产业顾问+资本运作”的综合服务商。如宁德时代上市时,承销团队不仅完成募资,更帮助企业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这种综合服务能力成为争夺百亿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展望未来,随着三一重工、阳光电源等企业的上市推进,年内预计还将新增2-3起百亿级IPO。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把握A+H优质资产机遇的同时,需警惕部分项目的估值泡沫风险;对于投行来说,平衡国际化服务能力与本土化产业洞察,将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奇瑞汽车上市引发的市场涟漪,或许只是港股IPO新一轮繁荣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