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出行需求爆发:全国交通运输高峰全景观察2025年国庆中秋8天超长假期,叠加旅游、返乡、探亲多重出行需求,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迎来年度“大考”。从高速公路的红色长龙到机场车站的熙攘人群,这场规模空前的人员流动,既展现了民众强劲的出行意愿,也折射出交通部门在运力保障、智慧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全国交通流量:规模与结构双突破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3.2%,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出行结构看,自驾出行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预计达18.7亿人次,占总出行量的近八成,高峰时段全国高速公路车流量将突破7000万辆次,其中新能源车流量达1400万辆次,占比首次超过20%,绿色出行趋势显著。铁路与民航同样迎来客流井喷。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为应对高峰需求,铁路部门在热门方向加开夜间高铁和动卧列车,9月29日至10月2日、10月7日至9日的高峰时段,北京至粤港桂云、上海至川贵等线路运力显著提升。民航方面,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假期最后两天将出现返程高峰,单日运输量有望接近或超过暑期历史峰值256万人次。## 区域特征:河南拥堵凸显 重点区域压力集中从地域分布看,重点城市群和旅游热门地区成为交通压力的核心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的进出城高速公路,以及热门景区周边国省道车流量持续高位运行。河南省作为中原交通枢纽,假期高速公路出口总流量预计达3528万辆次,10月1日峰值车流量将达490万辆次,郑州周边多条高速陷入拥堵状态,网友戏称“郑州的路又宽又堵”,5.7公里路程耗时40分钟的案例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具体来看,河南易拥堵路段主要集中在五条线路:京港澳高速郑州至机场段、连霍高速郑州至巩义隧道段、郑栾高速始祖山隧道段、许广高速许昌南至襄县段,以及大广高速与郑民高速互通等枢纽区域。郑州南站、圃田站等十个收费站因地处城市出入口,成为车辆排队的重灾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预判失效”现象尤为突出,大量市民试图提前出发避堵,却导致9月30日凌晨深圳机场高速、河南多条高速提前陷入拥堵,服务区内“泡面大军”成为独特景象。## 应对措施:科技赋能与服务升级双管齐下面对严峻的交通压力,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依托科技手段和服务创新,全力保障通行顺畅。在智慧交通方面,杭州高速交警启用无人机集群巡航和异常事件监测管理平台,实时捕捉路面状况;湖北交投集团投入9套车载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50余辆智能巡检车,结合北斗卫星监测技术,对桥梁、隧道、高边坡等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监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易安检”通道通过毫米波安检门和手提行李CT机,实现旅客无需开箱即可快速过检,大幅缩短安检时间。服务保障方面,铁路部门推出多元化便民措施。武汉站在进站口部署人形服务机器人,提供引导问询、候车巡视等服务;南方航空动态开放值机柜台,为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设立一站式服务通道。针对自驾出行热潮,交通运输部指导租车企业加强一线城市、热门线路沿线的车辆调配,神州租车等企业假期首日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此外,全国高速公路继续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实行免费通行政策,进一步激发了自驾出行需求。## 出行建议:错峰避堵与安全提示结合交通流量特征,专业部门给出明确的错峰出行建议。出城方面,应避开9月30日15:00-23:00和10月1日8:00-14:00的高峰时段,特别是北京G4京港澳高速、上海G2京沪高速等出城路段,晚高峰19:00-21:00拥堵最为严重。返程则需避开10月7日至8日15:00-21:00的核心时段,G4京港澳高速广州至深圳段、G2京沪高速苏州至上海段等返程主干道压力最大。对于河南地区车主,建议优先选择错峰出行,避开10月1日上午9:00-12时的出城高峰和10月7-8日16:00-18时的返程高峰。同时,密切关注实时路况信息,通过交通部门官方平台了解拥堵路段动态,尽量绕行京港澳高速与晋新高速互通等易拥堵枢纽。此外,河南假期以阴雨天气为主,昼夜温差较大,驾驶人需注意减速慢行,做好车辆安全检查,避免因天气因素引发交通事故。这场大规模的假期出行潮,既是对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应急能力的全面检验,也反映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随着智慧交通技术的深度应用和运力调配机制的日益成熟,未来假期出行将更加便捷高效,民众的出行体验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