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关键环节 全方位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寒潮来袭,北方多地提前入冬,温暖过冬成为千家万户关切的民生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传来令人安心的消息: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民生用能保供稳价和群众温暖过冬有保障。
这一信心来源于国家层面早部署、早行动的全面准备。近期,北方部分地区持续降温,多地提前达到入冬标准,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冬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从抓好能源供应、资源储备、应急调度等关键环节入手,为供暖季能源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01 能源保供:夯实温暖过冬基础
能源供应是温暖过冬的物质基础,国家层面已从多方面着手提升供应能力。
煤炭、天然气、电力等主要能源品种的生产运输保持稳健步伐。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0%、6.4%。
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8%。
10月份以来,国家铁路电煤装车保持在日均5.6万车的较高水平,确保了能源运输的畅通无阻。
与此同时,储能储备工作扎实推进,为应对用能高峰做足了准备。
截至10月27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2亿吨,可用35天以上;地下储气库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
区域间的能源互济能力也显著增强。截至9月底,跨区输送电力最大达1.5亿千瓦。
累计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1亿千瓦以上,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调节能力。
02 民生关怀:破解特殊群体过冬难题
与宏观能源保供同等重要的是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关怀。
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暖心行动,解决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精准摸排成为这些行动的共同特点。
本溪市站前街道聚焦独居、高龄老人,通过“监测排查—建立台账—动态销号”闭环管理压实责任。
民联镇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深入留守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家庭,全面排查取暖设施、御寒物资、健康状况等需求。
物资保障紧随其后,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
民联镇统筹资金向摸排的50户困难群众,按每户2吨标准发放清洁燃煤,累计发放100吨。
草坝镇为全镇1380户特殊困难群众配送了大米、食用油、面条、棉衣、被褥等暖心物资。
03 安全守护:温暖与安全并行不悖
温暖过冬必须是以安全为前提的温暖。
各地将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作为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重要抓手。
站前街道工作人员逐户敲门,为居民详解《冬季安全须知》,重点普及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安全用电用气知识。
他们还现场检查取暖设施、电气线路及燃气阀门,对发现的老化线路问题及时提醒更换。
高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冬季供热“敲门行动”,重点检查室内供热设施有无跑冒滴漏、管道堵塞等问题。
同时排查私自改装供热设备、违规放水等影响供热效果和安全的行为。
04 长效机制:持续保障民生温度
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民生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表示,将加强统筹协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日常调度机制将被严格执行。供暖季期间,国家发改委将坚持日调度、周会商,压实地方和企业保供主体责任,及时协调解决供需矛盾。
能源生产供应将持续推进,推动能源资源安全稳产增产、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
应急保障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做好尖峰保供和应急准备,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
地方层面同样在探索长效守护机制。
站前街道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联动机制,实行“日常定期访+应急即时响”,畅通24小时救助渠道。
民联镇计划持续关注困难群众,进一步强化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群体的日常巡访,同时拓展“积分超市”“结对帮扶”等载体,推动温暖过冬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随着寒冬临近,从国家部委到基层社区,从能源保供到入户服务,一道道“温暖防线”正在筑牢。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日调度、周会商机制将与基层社区的日常定期访、应急即时响机制相互补充,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全国的温暖过冬保障网。
这张网既保障能源供需的宏观平衡,也关照每个特殊家庭的微观需求。
这个冬天,民生温度将在制度的保障下持续温暖千家万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