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终身免充电”可控核聚变用于汽车还有多远?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身免充电”可控核聚变用于汽车还有多远?
一辆家用车只需100克核聚变燃料,就能连续行驶2300万公里,足够绕地球575圈——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科学家根据核聚变能量计算出的理论结果。

“电动汽车不用充电就能跑,曾经是无数人的梦想。”随着“氢能与核聚变能”出现在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这个梦想距离现实正逐渐走近。

当下,可控核聚变已不再是纯粹的科幻概念,而是成为全球科研竞赛的前沿领域。

不过,真要把这“人造太阳”塞进汽车底盘,我们还需跨越一系列技术与工程上的巨大鸿沟。

01 为何盯上汽车?
“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假日排队充电” 这些困扰电动车主的词汇,在可控核聚变汽车面前将失去意义。

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相比,核聚变能源的潜在优势堪称颠覆性。

核聚变的能量密度令人惊叹:100克氘氚燃料通过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高达63万亿焦耳,相当于180万升汽油。

一辆普通家用车加一次核聚变燃料,就能行驶约23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75圈,或在地球和火星之间往返两次。

更重要的是,核聚变原料极其丰富且环保。核聚变主要使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氘在海水中储量巨大。

每升海水含30毫克氘,提取出来就够一辆车跑4万公里。全球海水中的氘储量,保守估计可用几百万年。

而且反应产物是惰性气体氦,既没有碳排放,也没有长寿命核废料,这使核聚变成为理想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02 现实技术鸿沟
尽管前景诱人,但核聚变汽车从理论到现实还面临着看似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目前的核聚变装置犹如巨无霸。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达2.3万吨,占地面积相当于10个足球场。

仅超导磁体就需要2万吨金属支撑。这样的规模,与汽车所需的紧凑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装置微型化是车载应用的刚需。 从尺寸和应用场景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好比要将一座核电站缩小成一个充电宝。

这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难题和工程挑战,超乎想象。

能量转换效率是另一大挑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中,约80%以中子动能形式存在。

这些能量需要转化为汽车所需的机械能,但目前“直接能量转换技术”效率不足30%。

材料科学面临极限考验。在核聚变反应中,材料需要长时间稳定承受和阻隔极高温度。

还要满足轻量化的要求,这对材料科学提出了巨大挑战。

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会不断“轰炸”反应堆零件,时间长了会损坏材料。

虽然中科院正在研发新的抗辐射钛合金,但要完全适应聚变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03 前沿研究突破
尽管挑战艰巨,全球科研团队并未放慢脚步,他们从多个维度积极寻找破局之路。

中国的“东方超环”(EAST) 是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年1月20日,EAST成功实现了超过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这一突破验证了核聚变持续发电的可行性。

磁体技术正取得重大进展。2025年3月,中国公司能量奇点研发出“经天磁体”,一下子把磁场强度做到21.7特斯拉。

这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同类磁体还强。更强的磁场意味着未来的聚变装置可以做得更紧凑。

新材料研发带来希望。近年来,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纳-米晶合金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为解决核聚变材料难题带来了希望。

中国研发的碳化硅纤维,重量仅为钢的1/5,却能承受摄氏1.2亿℃的持续高温,阻隔辐照,为车载聚变“充电宝”外壳提供了可能的材料。

04 可行发展路径
核聚变汽车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核聚变技术将首先应用于发电领域。中国科学家计划2045年建成核聚变示范电站,2050年前实现商用发电。

上海、合肥等地已经在布局产业链,从研发到制造一步步推进。

初期应用可能集中在大型交通工具上。由于设备小型化挑战巨大,核聚变可能首先应用于轮船、火星基地等对空间和重量限制较小的场所。

随着技术成熟,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车载核聚变面临与现有技术的竞争。与现有或即将按时间表逐渐落地的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不同的是,核聚变技术至今还很难准确预料何时走向汽车等商业化场景。

在现有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核聚变汽车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相关的突破。

有专家认为,现在谈可控核聚变和2000年初布局电动汽车技术类似。

一旦走通了这条路,以可控核聚变带来的能源、材料和动力革命,该产业的潜在收益将远不止于电动汽车。

05 未来能源愿景
如果核聚变汽车成为现实,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能源基础设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能源成本将大幅下降。随着核聚变发电的实现,未来电价可能低至1美分/度(约人民币7分/度)。

想象一下,未来的电费账单可能只是如今的零头。

汽车将彻底变身“移动电站”。 轮毂电机四轮独立驱动,车身贴满光伏膜辅助供电,停车时还能反向给城市电网输电。

石油巨头将转型为核燃料精炼商,充电桩企业变身能源路由器供应商。

能源危机或将成为历史。核聚变提供的零碳基荷电力,结合海水淡化技术,既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缓解全球性缺水问题。

无论是石油危机,还是电力短缺问题,核聚变都能彻底解决,全球能源体系将被彻底重塑。

目前,中国的EAST装置已实现在1亿度高温下稳定运行1066秒的世界纪录。 而ITER计划到2035年实现持续放电500秒的目标。

这些数字看似与汽车应用相距甚远,但正如锂电池从实验室到电动车商用大致经历了30年一样,对于可控核聚变这一“无限能源”的追求,或许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当未来的孩子看到加油站遗址时,可能会像我们今天看到马车驿站一样感到新奇。

能源变革的轨迹从来如此——从奢侈到普通,从遥不可及到无处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2 04:30 , Processed in 0.0606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