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29亿定增计划三年后告吹,麦高证券已实现自我造血?
历时三年半,一波三折的定向增发方案最终被撤回,指南针的这场资本运作背后是市场环境与公司战略的深刻变迁。
10月31日,指南针发布公告宣布终止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标志着这场历时三年半、原计划募资29.05亿元的定增计划正式落幕。
这笔原本计划用于增资全资子公司麦高证券的资金戛然而止,引发了市场对指南针战略调整和麦高证券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
01 曲折历程:定增项目的三年长跑
这场资本盛宴始于2022年5月,当时指南针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相关议案。
同年8月,定增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进入监管审核阶段。
在随后三年半时间里,指南针多次对发行方案进行调整并延长决议有效期。
公司分别在2023年5月、2024年5月、2024年12月、2025年2月和2025年5月对定增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延期。
根据最新修订的募集说明书,这次定增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9.05亿元,全部用于增资全资子公司麦高证券。
02 资金规划:原定募资用途与业务布局
按照定增方案,29.05亿元募集资金有明确的分配计划。
财富管理业务占据最大份额,不超过8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启动资金安排不超过5亿元。
证券投资业务和信息技术和合规风控建设各获配不超过4亿元和5亿元。
投资银行业务则分配不超过3亿元,剩余部分用于补充运营资金。
在定增募集资金实际到位前,指南针已以自筹资金7亿元先行增资麦高证券,计划在募集资金到位后进行置换。
03 战略转向:终止定增的多重考量
对于终止定增的原因,指南针官方解释是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客观环境、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等多种因素后的决策。
外部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资本市场经历了全面注册制落地、监管政策优化等多重变革。
202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对证券行业的监管要求。
内部环境同样发生根本性变化,麦高证券经过三年多的培育,经营状况已实现根本性改善。
麦高证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净利润593.38万元,成功实现营业利润层面扭亏。
2024年业绩持续爆发,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营业利润1.00亿元、净利润7091.11万元。
这一业绩表现与2018-2021年连续亏损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04 业绩蜕变:麦高证券的转身之路
麦高证券的前身网信证券成立于1988年,在遭遇经营不善后,于2021年7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指南针通过投入15亿元重整投资款取得重整后网信证券100%股权,并于2023年1月将其更名为麦高证券。
从连年亏损到业绩稳步增长,麦高证券的蜕变令人瞩目。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036.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4.55%。
2025年前三季度,麦高证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71.07%;利息净收入7083.72万元,增长54.46%。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代理买卖证券款达89.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78%。
05 自筹输血:指南针的替代方案
在定增计划推进的同时,指南针并未放慢对麦高证券的资金支持。
2024年12月,指南针刚完成对麦高证券2亿元的增资,使其注册资本由10亿元变更为12亿元。
半年后的2025年7月,指南针再次决定向麦高证券增资2亿元,将注册资本提升至14亿元。
此外,今年8月末,麦高证券还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次级债券不超过6亿元来补充流动资金。
这些动作为麦高证券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补充渠道。
06 行业对照:券商定增的冰火两重天
与指南针终止定增形成对比的是,其他多家券商仍在稳步推进再融资计划。
10月31日,中泰证券发布定增募集说明书注册稿,拟募资不超过60亿元。
9月,南京证券不超过50亿元定增计划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7月,东吴证券公布不超过60亿元的定增预案。
6月,天风证券完成约40亿元的定增募资。
这一对比反映出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各家券商对资本补充路径的差异化选择。
从连年亏损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00%,麦高证券的经营改善降低了指南针通过股权融资的紧迫性。
纵观全局,此次定增终止更像是一次精准的资本运作调整,而非业务收缩信号。
指南针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未来将根据发展需要合理运用多种资本市场工具。
在当前的监管环境和市场条件下,这种灵活调整反而可能为公司与投资者带来更可持续的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