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国产药企正积极寻求突围之路,而差异化创新已成为关键所在,以下是相关分析: 背景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肥胖人群的增加,减肥药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据高盛预测,到2030年,全球抗肥胖症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国产药企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吸引了跨国药企巨头的加速布局,竞争愈发激烈。研发实力提升: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国产创新药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显示,现阶段全球临床在研管线接近1.5万个,其中34.0%的项目已在中国展开临床试验,中国在研管线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策略与成果多靶点创新:在GLP - 1类药物领域,中国药企通过聚焦多靶点药物形成差异化优势。例如,江苏恒瑞医药的GLP - 1/GIP双靶点药物HRS9531在Ⅱ期临床中,肥胖患者治疗36周后平均减重22.8%,优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长期数据,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江苏康缘药业的GLP - 1/GIP/GCG三靶点融合蛋白已启动Ⅱ期临床;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CG/GLP - 1双受体激动减重降糖药物,预计今年在国内上市。差异化开发:除了热门的减肥药赛道,部分药企还在罕见病、肿瘤、过敏等领域进行差异化布局。如中国生物制药下属企业正大天晴的3款抗体类1类创新药TQB2934(BCMA/CD3双抗)、TQB2922(EGFR/c - Met双抗)、TQC2938(ST2单抗),分别针对成人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晚期恶性肿瘤、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等适应症获批临床,覆盖高增长赛道。跨境合作:GLP - 1领域的跨境合作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3月份,联邦制药将GLP - 1/GIP/GCG激动剂UBT251大中华区外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获2亿美元预付款及18亿美元里程碑金额;6月份,翰森制药将HS - 20094(GLP - 1/GIP双靶点)的全球独占许可权利授权给再生元。此外,上海诚益生物、杭州先为达生物等企业也通过授权合作或成立海外公司的方式推动小分子GLP - 1药物“出海”。 未来展望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产药企通过差异化创新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挑战。未来3年至5年,减肥药市场将经历一轮深度洗牌,真正具有临床价值和技术壁垒的产品才能最终胜出。同时,随着政策的不断支持以及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国产药企有望在更多治疗领域实现突破,提升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可及的创新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