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里纳尔多》穿越三个世纪,巴洛克之声回响北京音乐节
中山音乐堂内,假声男高音阿耶·努斯鲍姆·科恩的音色在空气中颤动,介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超凡音质,为这部1711年首演的巴洛克杰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指挥家哈里·比克特执棒英国协奏团,于10月14日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为观众呈现了亨德尔的歌剧杰作《里纳尔多》。这场音乐会作为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重要演出之一,带领观众沉浸于英雄气概与迷人咏叹调所交织的传奇世界。
这场演出是《里纳尔多》这一巴洛克歌剧杰作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使中国观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巴洛克歌剧的不朽魅力。
01 三大亮点:穿越三百年的音乐对话
《里纳尔多》的北京首演不仅是一场普通的音乐会,更是一次跨越三百年的音乐对话。
这场演出集结了世界顶尖的巴洛克音乐诠释者,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还原了亨德尔时代的音乐风貌。
复古音色
英国协奏团作为世界领先的巴洛克乐团之一,以其忠实于原貌、采用古乐器演奏的艺术追求而享誉国际。
乐团运用巴洛克时期特有的器乐编制——包括细腻的弦乐、富于表现力的木管乐器及充满张力的通奏低音——营造出色彩斑斓的音乐织锦。
这种复古的演奏方式,使音乐呈现出巴洛克时期特有的音色效果和情感张力。
超凡嗓音
剧中男主角由假声男高音阿耶·努斯鲍姆·科恩饰演,他的演唱尽可能贴近巴洛克传统。
相比女高音演唱,假声男高音更多了一层介于“男性”与“女性”之间超凡的、圣洁的传奇英雄韵味。
科恩的精彩演绎,赋予了里纳尔多更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更深厚的内涵,让人印象深刻。
国际团队
此次演出汇聚了多位国际顶尖独唱家,包括中国青年歌唱家、假声男高音刘珅的加盟。
刘珅自2012年首次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主演布里顿歌剧《诺亚的洪水》以来,已多次登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
国际团队与本土艺术家的合作,体现了北京国际音乐节“世界音乐交汇点”的定位。
02 背景底蕴:历经沧桑的巴洛克瑰宝
亨德尔的《里纳尔多》首演于1711年,是巴洛克歌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作品讲述了在魔法与战火交织的世界背景下,十字军骑士里纳尔多在爱恋、背叛与英雄壮举中所经历的史诗般旅程。
这部歌剧不仅以其宏大的史诗背景著称,更以精美的咏叹调闻名遐迩。
其中不朽名篇“让我痛哭吧”更是广为传颂的独唱歌曲,尽显亨德尔卓越的叙事能力与非凡的音乐才华。
作为亨德尔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里纳尔多》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持续上演,见证了巴洛克音乐从兴盛到复兴的完整历程。
03 艺术融合: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多元视野
《里纳尔多》的音乐会版是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亮点之一。本届音乐节以 “未来传统·刹那新声” 为主题,于10月10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音乐节汇集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知名乐团带来的11场精彩演出。
除了《里纳尔多》这样的西方经典作品首演外,音乐节还推出了全球首演的委约作品《刻在森林的海》,作曲家杜韵在保留云南基诺族传统旋律内核的基础上,融入电子音效与现代编曲,让古老音乐焕发新生。
这一安排体现了音乐节深度探索古典音乐与现代创作、东方音乐语汇与西方艺术形式对话和融合的理念。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负责人曾表示,音乐节旨在让北京成为“世界音乐的交汇点”。而《里纳尔多》的中国首演,正是这一愿景的完美体现。
正如一位观众在演出后感叹:“在听到科恩演唱‘让我痛哭吧’时,仿佛时间被折叠,三个世纪的间隔在这一刻的音乐中消失不见。”
那些巴洛克时期的音符,在今天的音乐厅里依然鲜活,依然能够触动当代中国观众的心弦。
|
|